虹口森林葬生态节地葬

时间:2025年01月06日 来源: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年轻人,他们表示,在今后自己的埋葬方式的选择上比较能够接受生态环保概念,但是一旦对于老人,大部分还是向董俊一样,选择传统的殡葬方式,“虽然绿色殡葬看上去很美,但是选择碑葬还是有面子些。”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清明节工作的通知》。民政部称,将探索把告别厅租用、骨灰生态葬法等纳入基本服务项目范畴,这也意味着骨灰生态葬法将有望由有关部门来买单。 民政部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骨灰撒海、树葬等生态安葬活动,争取对不保留骨灰的实行无偿海葬、撒散等生态化安葬,并对其家属实施奖励。社区活动和讲座推广生态节地葬,让更多人了解其好处与意义。虹口森林葬生态节地葬

从仪式上来说,随着生态葬的发展,出现了花葬、树葬、江葬、草坪葬等多种形式,纪念的仪式感也越来越强。人们选择生态葬,更重要的因素是“礼”,“礼数”到了,人心皆安。钱塘江边的江葬纪念碑、花葬墓园中的姓名卡牌等,生者前往纪念的形式感并不缺,“礼数”周全。从精神上来说,同样是长眠于地下,但逝者的生命以一株花、一棵树、一片草坪这种形式得到轮回和升华,是逝者以一种更崇高的形式泽被后人,更值得被尊重和铭记,这样既能让生者更有追思的仪式感和目标地,还能参与公祭,这难道不隆重、不体面吗?这难道不是厚葬吗?徐汇亭葬生态节地葬实施方案生态节地葬回归自然的选择带来了心理上的释然,告别传统带来的压抑感受。

节地生态安葬,指的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环保绿色安葬方式,比如采用树葬、海葬、花坛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其实,“节地生态安葬”这个词早在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就有明确阐述,是我国初次明确节地生态安葬的主要内涵。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鼓励以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置遗体或骨灰,鼓励为遗体部位捐献者、保留骨灰者等群体,统一建设祭扫思念场所或网络平台,对选择树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葬式明确奖补办法。

今年1月份,广州市开展了2024年头一批骨灰撒海活动,撒海骨灰共485份,此后将继续集中开展多批次骨灰撒海出海活动。据介绍,广州于1988年在全国初创骨灰撒海活动,开创了有关部门组织骨灰撒海活动先河,近几年每年报名参加骨灰撒海活动的市民均超过3500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愿意选择骨灰撒海安葬?在广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副处长周韵看来,较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对于生态安葬方式接受程度的提高。“我曾经遇到不少外省人员多方探寻可以举办骨灰撒海活动的城市,因为逝者曾经许下遗愿,希望以回归大海的方式离开,他们然后辗转来到了广东。”周韵表示,生态安葬宣传工作的开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服务。生态葬方式多样,可根据逝者意愿和家属需求灵活选择。

壁葬,除了一些人熟知的江葬,节地生态葬还有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如花坛葬是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花坛上种植花朵;树葬则是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表示“落叶归根”;壁葬,是一种将骨灰盒安置于墙壁内阁位的安葬方式。这些不竖碑、不留坟头、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较大程度地实现了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如江葬,土地占用为零;花坛葬则可以让骨灰和花草植物一起降解。生态葬倡导绿色祭祀,减少烟花爆竹等污染。浦东新区佛堂葬生态节地葬面积

生态葬特点:无碑、无坟,让逝者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虹口森林葬生态节地葬

遗体生态葬的提出者集中在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这些地区多处于土葬、火葬并存的状态,殡葬革新工作还处于艰难的推进中。遗体生态葬在形式上抛开了火葬的社会效益,强调的是通过遗体深埋的生态葬法达到逝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奉献大地的良好愿望。长春市殡葬中心主任刘学敏表示,这几年来,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成本不断上涨等原因,墓地价格每年按10%的幅度在上涨,所以殡葬部门为百姓提供多种骨灰存放方式,墓地不是骨灰处置的主要方式,倡导人们采取鲜花葬、草坪葬、树葬、海葬等文明、环保、低碳的方式处理骨灰。长春市连续两年举办骨灰撒海公益海葬活动,活动效果比较好。虹口森林葬生态节地葬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