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花盆葬生态节地葬

时间:2024年12月29日 来源:

生态葬为何越来越被社会接受?生态葬不是新生事物。1997年有关部门《殡葬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明确“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全国头一个推行绿色殡葬的文件。据统计,2019年杭州主城区生态葬数量为188例,2020年为312例;2021年,全市选择生态葬的数量为443例,2022年为431例。今年,只选择江葬的就有441例。截至目前,杭州累计有3195位逝者的骨灰撒入钱塘江。生态节地葬非常适合追求简约生活理念的人群,变得越来越流行。徐汇花盆葬生态节地葬

“冬至”将至,许多杭州人已预约了祭扫。对于市民章先生一家来说,他们祭扫的目的地并不是陵园,而是钱塘江。11月7日,在杭州第30次骨灰撒江仪式上,章先生与家人一起送了父母然后一程。随着装有骨灰的可降解盒子投入江中,章先生全家的思念伴随着花朵一起随江奔流。记者从杭州市民政局了解到,随着殡葬事业革新推进,节俭治丧观念正越来越被大众接受,更多人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身后事”,参与生态葬的人数逐年增加。冬至前夕,市民在安贤园生态葬区域祭拜亲人。奉城花盆葬生态节地葬陵园生态节地葬的普及时机恰逢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基于共同价值观。

全国较早推行骨灰还林,政策补贴推动节地生态葬,在节地生态安葬方面,广州走在全国前列。周韵介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广州较早在国内开展骨灰撒海、骨灰还林服务。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则在全市推广骨灰楼(堂),建设农村公益性安放地,目前,全市建有150多处骨灰楼堂(公益性安放地)。广州大力推广以骨灰寄存为主,骨灰撒海、还林,花坛葬,草坪葬为辅,“不立碑、不建坟”的新型安葬方式。同时,把绿色生态安葬作为经营性公墓年检的重要指标,要求广州每个墓园开辟生态葬区,大力推行墓地小型化、生态化、园林化建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建成“1+N”的绿色生态安葬服务体系,节地生态安葬率已达到86%。

去年,福州市出台骨灰海葬奖补办法,大力推行这一节地生态安葬形式。奖补办法明确提出,参加福州市民政局组织的集中公益海葬活动,死者生前是福州籍的,每例骨灰海葬奖补3000元并颁发海葬证书,骨灰海葬活动时可无偿随行2名亲属。对于非福州户籍的亡故居民,同样提供无偿服务。“奖补办法更多的是引导作用,实际上,大多数家庭选择海葬并不是为了这笔钱。”裘旦红说,一些党员干部、企业家也在带头示范,他们影响了许多人的观念转变。生态节地葬强调将遗体归还大自然,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棺材。

闽江入海口,是此行的目的地,也是船上96个家庭然后一次送行亲人的终点。这是福州市今年举行的第二场海葬仪式。64岁的刘雨泽在爱人和儿子的陪伴下走到船舷,随着舷边水光逐渐透出深邃的碧色,发动机停止了轰鸣,在声声道别中,他亲手将父亲的骨灰和花瓣一起撒进大海。“这是随了父亲的愿,老人生前曾交代:丧事从简,骨灰撒海,不给子孙添麻烦。”刘雨泽倚着栏杆默默目送亲人离去,头顶海鸥盘旋不止,仿佛诉说对逝者然后的告别。“生前尽孝才是较重要的,身后事做得再轰轰烈烈,老人家也感受不到了。”送走父亲后,他感触颇深,特地告诉儿子,待到自己百年以后,“也要像爷爷这样办。”生态节地葬强调减少对社会的干扰,以简约、自然为设计理念。南桥树葬生态节地葬有什么讲究

生态葬特点:注重生态平衡,尊重生命尊严。徐汇花盆葬生态节地葬

业内人士:规划时需建设配套祭扫用地,选择生态殡葬后,如何在清明时节祭奠已逝亲属呢?记者注意到,在花坛和树坛边缘,环绕着两圈铭牌,孙志兵告诉记者,可在铭牌上放先人照片、名字、生卒年月,或者定制小型墓志铭,还可以定制盖板保护隐私,方便进行祭扫。在正果万安园聚福园,有一大片广场,“专门为祭扫留出的空间,我们不能只谈生态葬和单位土地的安葬量,墓园规划的时候也要综合考虑诸如祭拜等配套的服务。”在提高单位土地的安葬量的同时,也需要匹配服务用地,“假设一亩地安葬五千位逝者,如果没有合适的场地,即使错峰,也办法满足大家的祭扫需求。”孙志兵告诉记者,有部分骨灰楼在前期建设时未曾考虑到该方面,导致后期管理困难和维护成本高企。徐汇花盆葬生态节地葬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