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节地葬哪家好

时间:2024年12月27日 来源:

烟花葬,烟花葬是一个既能寄托生者哀思,又可达成死者心愿的葬礼或许是向逝者致以然后敬意的较好方式。所谓“烟花葬”,是指把死者的骨灰混入烟花中,之后由大炮或其他发射器射向夜空,在夜空绽放。生者在璀璨的烟花中,送逝者然后一程。此种方式目前也只在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才看得到。与传统墓穴日益抬高的价格相比,树葬的价格明显低廉。更重要的是,树葬不留坟头,占地很少,还能绿化山林。草坪葬配以茵茵绿草,恰似雨后的原野,让人顿觉清新与惬意。匠心独具的设计,施以香炉、鲜花寄托后人无限的追思。许多国家的环境法规逐渐开始鼓励和支持生态节地葬形式的发展。自然生态节地葬哪家好

民政部:骨灰植树等生态殡葬费将补贴减免,在我国,采用骨灰植树、撒海等绿色殡葬方式安葬亲人,既环保,丧葬费用也将逐步由有关部门补贴减免。民政部印发《2012年清明节工作方案》,提出2012年将大力倡导绿色殡葬,要求各级积极组织开展骨灰植树、撒海等群体性活动,推广小型墓、壁葬、寄存等节地殡葬方式。同时,民政部提出,年底前,基本殡葬服务无偿,要覆盖全国低收入人群。相关负责人介绍,低收入人群,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和城市“三无”对象。闵行低碳生态节地葬服务生态葬特点:无碑、无坟,让逝者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不同于传统的“入土为安”,撒海后的骨灰随着潮汐奔涌,给祭祀造成了挑战。一些人希望,在重视生态安葬中“葬”的新形式推广的同时,也要注重“祭”的环节。以海葬为例,市民平时难以到达一些撒骨灰的地点,希望可以在清明时节,允许家属自愿报名,乘坐客轮到当初撒骨灰的地点吊唁逝去的亲人。在林军看来,节地生态安葬的推广不光要注重形式上的变化,也要保留传统丧葬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核,“丧葬体现着生者对逝者的精神寄托,节地生态安葬除了要在形式上做减量,还应当进一步在精神上做增量,服务好后续的祭祀环节,让逝者家属找到同样的精神寄托,也能吸引更多人接受节地生态安葬理念。”

那么接地生态葬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呢?其一、壁葬:壁葬是把逝者的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一种丧葬方式,壁葬在安葬死者的同时还可以为后人留福,是一种新型的殡葬理念和行为。通常壁葬墙与普通墙体高低相仿,墙体正面分布多个井字型可以安放骨灰盒的格子,格子大小可以放入骨灰盒,骨灰盒放进去后,格位口用石材进行封死,石材外边既可以做装饰又可以用来做墓碑,子孙可以在上面刻碑文,以纪念亲人。其二、塔葬:与传统墓葬相比,新型的“塔葬”不用骨灰盒,直接将逝者骨灰和鲜花一起在塔内进行下葬,让逝者在此回归自然。通常情况下,一座塔能容纳上万例骨灰,具有明显的节约用地、经济实惠的特点。为满足家属的需求,塔内壁上可以设置单独的格子,用于安放逝者的骨灰。生态节地葬的推动,有助于减少传统墓地资源的紧缺问题。

全国较早推行骨灰还林,政策补贴推动节地生态葬,在节地生态安葬方面,广州走在全国前列。周韵介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广州较早在国内开展骨灰撒海、骨灰还林服务。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则在全市推广骨灰楼(堂),建设农村公益性安放地,目前,全市建有150多处骨灰楼堂(公益性安放地)。广州大力推广以骨灰寄存为主,骨灰撒海、还林,花坛葬,草坪葬为辅,“不立碑、不建坟”的新型安葬方式。同时,把绿色生态安葬作为经营性公墓年检的重要指标,要求广州每个墓园开辟生态葬区,大力推行墓地小型化、生态化、园林化建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建成“1+N”的绿色生态安葬服务体系,节地生态安葬率已达到86%。选择生态葬也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葬礼费用通常较为合理。浦东新区环保生态节地葬陵园

生态葬方式丰富多样,满足不同人群的殡葬需求。自然生态节地葬哪家好

生态葬为何越来越被社会接受?生态葬不是新生事物。1997年有关部门《殡葬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明确“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全国头一个推行绿色殡葬的文件。据统计,2019年杭州主城区生态葬数量为188例,2020年为312例;2021年,全市选择生态葬的数量为443例,2022年为431例。今年,只选择江葬的就有441例。截至目前,杭州累计有3195位逝者的骨灰撒入钱塘江。自然生态节地葬哪家好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