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稀浆同步封层施工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是两种较为常见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人们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不加区分,实际上两者具有不同设计要求和应用情形。稀浆封层采用机械设备将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铺到原路面上形成的薄层。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稀浆封层可以分为细封层(Ⅰ型)、中封层(Ⅱ型)和粗封层(Ⅲ型),分别以ES-1、ES-2、ES-3表示;按照开放交通的快慢,稀浆封层可以分为快开放交通型稀浆封层和慢开放交通型稀浆封层;按照是否掺加了聚合物改性剂,稀浆封层可以分为稀浆封层和改性稀浆封层。通过质量检测与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控制稀浆封层路面施工质量。公路稀浆同步封层施工
稀浆封层材料准备;乳化沥青:粘度这一指标是衡量乳化沥青的质量技术的主要方面。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这两种类型是乳化沥青的主要两种类型,阴离子具有负电荷,骨料和填料一般都属于碱性,两者结合程度不高,水份几乎依靠自然挥发,所以破乳需要较长的时间;阳离子则附带着正电荷,能够跟骨料之间很好地结合,水份很容易被析出,短时间内就会形成一定强度。所以阳离子乳化沥青的更受欢迎,大多数稀浆封层更倾向于采用阳离子类型,再加上慢裂型乳化沥青的应用,为搅拌和摊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对乳化沥青的油水比进行严格的控制,沥青的含量不能太低,至少也得到达60%,如果沥青的含量达不到要求,那么混合料的含水量也很难进行把控,那么油石比要求也难以满足。公路稀浆同步封层施工稀浆封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稀浆封层的作用:稀浆封层是由连续级配集料、填料、乳化沥青、水拌匀后摊铺在路面上的一层封层,它具有防水、防滑、耐磨耗、填充等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至今已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主要用于普通公路旧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在砂石路上铺设磨耗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维修养护等,但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中应用还比较少,尤其是在高速公路车辙填补方面。稀浆封层的产生是基于乳化沥青技术的发展,沥青以微小的微滴状态分散于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形成水包油状的沥青乳液。
稀浆封层工艺原理是将乳化沥青、符合级配的骨料、水、填料及添加剂按一定的设计配比搅拌成稀浆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在待处理的路面上,经裹覆、破乳、析水、蒸发和固化等过程与原路面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实、坚固、耐磨和道路表面封层,有效提高路面使用性能。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稀浆封层可以分为细封层、中封层和粗封层,分别以ES-1、ES-2、ES-3表示。按照开放交通的快慢,稀浆封层可以分为快开放交通型稀浆封层和慢开放交通型稀浆封层。稀浆封层前必须做的施工准备工作有原路面路况的调查。
按照是否掺加了聚合物改性剂,稀浆封层可以分为稀浆封层和改性稀浆封层。稀浆封层按乳化沥青性能不同,分为普通稀浆封层和改性稀浆封层。按厚度不同分为细封层(I层)、中封层(II型)、粗封层(III型)及加粗封层(IV型)等。稀浆封层根据厚度不同分为3个型号。分别是厚度3mm以下ES-1薄封层、厚度4-7mmES-2中封层和厚度8-10mmES-3粗封层。一般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厚度不小于15cm,目前多在20cm左右。沥青混凝土路面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稀浆封层的厚度应控制在设计厚度的90%以上。城市公路稀浆封层工程
稀浆封层厚度检测方法有总量控制法。公路稀浆同步封层施工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施工时稀浆混合料中的水由三部分组成,即矿料中的水、乳液中的水和拌和时的外加水,矿料含水率变化会造成稀浆混合料实际油石比波动,施工前应以1%的含水率为间隔,检测矿料在含水率0~7%情况下的单位体积干矿料重量,得出“含水率-单位体积干矿料重量关系曲线”用于摊铺车设定和及时调整。在铺筑前应对稀浆封层机进行调试标定,并出具标定报告,确保乳化沥青、水、集料的下料数量能满足配合比要求。尽管筛分试验结果表明集料质量满足要求,但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来看,如集料中含有个别超粒径颗粒,也将导致稀浆封层的平整度、厚度无法控制,稀浆封层表面有拖痕,有效降低施工质量,鉴于此,对拟使用的细集料用5mm的振动筛全部过筛备用。公路稀浆同步封层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