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碎石封层
碎石封层主要用途:1.道路养护罩面;2.新建路面磨耗层;3.新建中轻交通道路面层;4.路面下封层。技术优点:1.封水效果好;2.随从变形能力强;3.好的搞滑性能;4.造价低;5.施工速度快。碎石封层应包括在统一喷涂沥青结合料后统一施用分级盖层骨料,骨料应使用轮胎压路机滚涂在合理制备表面上。去除多余骨料且可选择施用沥青雾层(乳化沥青)。一般要求在每一项目中进行全部测试。所列测试的结果汇编应说明系统性能。未能满足单一测试的规范不一定说明系统不合格。例如,若项目所用系统有良好性能记录,可放弃对测试的单一要求。测试方法列在附录A中并构成本指南的一部分。当用于应力吸收层及其他下封层时,碎石集料的用量应保证70%以上的覆盖率。马路碎石封层
加纤同步碎石封层的技术特点施工快捷性:加快养护施工速度、缩短开放交通时间也是衡量道路养护工艺先进性的体现。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完成两层层沥青洒布、一层纤维撒布、碎石撒布,即刻完成纤维封层施工。这种连续施工工艺极大地缩短了沥青道路养护的时间,缩短了开放交通的时间。纤维封层耐磨层施工后,乳化沥青破乳后 15 分钟即可开放交通。纤维封层用作应力吸收中间层(SAMI),比常规的应力吸收中间层更快付诸应用,完成初摊铺及磨耗层摊铺之后便可立即开放交通,磨耗层甚至还可以稍后再进行摊铺。江苏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施工单价碎石封层三层:新建公路开始便预期用于承载高的交通量。
同步碎石封层性能检验:同步碎石封层的性能检验需要包含主要的三个性能:①渗水系数——检验沥青含量是否低于同步碎石封层沥青用量的下限?一般以渗水系数为零作为沥青用量低限;②摆值、构造深度——检验同步碎石封层的表面特性是否满足行车要求?与新建沥青路面要求相当;③碎石封层强度——检验同步碎石封层是否掉粒、层间粘结力是否满足?以拉拔强度作为沥青用量高限。渗水系数、摆值、构造深度都是根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进行试验分析的,而同步碎石封层的粘结强度是依据拉拔强度试验来评价的。
纤维碎石封层施工结束开放交通1~2个月后,选取1km~3km路段对纤维碎石封层的表观质量、抗滑性能、渗水系数、石料剥落度、封层厚度等指标进行质量检查、评价和验收。纤维碎石封层有效的封闭和修复了原有沥青路面绝大多数纵横向裂缝、局部龟网裂等病害,延缓了病害的发展速度,路面水损害的发生明显减少,且未发生明显反射裂缝,道路整体性能得到了有效改善,路面抗滑性能、抵抗水破坏的能力明显提升,纤维碎石封层不仅具有普通碎石封层的基本性能,在提高防水性能、低温抗裂及防止反裂缝等全方面具有更强的优越性。碎石封层由一个薄的粘结层构成,这个粘结层一般是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
碎石是同步碎石封层强度的主要来源,针片状集料容易被压碎并相对易脱粒,同步碎石封层需控制针片状集料的含量(一般10%以内),并采用低压碎值的石料。另外,级配碎石不易形成嵌挤,对沥青用量敏感,粗集料易脱落,因此,一般推荐采用单一粒径的碎石。同步碎石封层的组成设计主要是控制沥青用量和集料的撒布量。目前,国外有Hanson法、Kearby法、McLeod法、TRH3法等方法来进行同步碎石封层的组成设计,虽设计方法不尽相同,但设计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调整沥青和碎石含量,保证集料裹附性良好,满足强度要求。采用碎石封层作为路面,使用效果良好。碎石封层费用
路面抗滑性能下降,需要提供磨耗表面层时,可考虑采用(纤维)碎石封层。马路碎石封层
我国同步碎石封层主要技术问题:(1)同步碎石封层组成设计:同步碎石组成设计主要任务是确定合理的碎石与沥青用量,完善的设计方法必须综合考虑碎石粒径、沥青特性、路面状况、气候条件、交通量等因素。而我国尚无相关的设计方法(个别省份有地方标准),仅凭经验方法设计同步碎石封层带来质量隐患和设计随意性。(2)同步碎石封层性能测试与技术指标:国内尚无同步碎石封层相关技术标准和测试方法,渗水、抗滑等测试只能反应碎石封层使用性能;缺乏同步碎石封层中掉粒、脱层、泛油等变化相关的测试方法与指标。马路碎石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