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喆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2024-06-12
接触器的基本定义和工作原理可以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接触器是一种用途广的开关电器,它利用电磁、气动或液动原理,通过控制电路来实现主电路的通断。接触器具有断电流能力强、动作迅速、操作安全、能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等优点。其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同时也可以用来控制其他电力负载,如电焊机、电炉等。
二、工作原理
1.电磁原理:
当接触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
动铁芯的移动会带动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动作。
2.触点动作:
常闭触点在电磁吸力作用下会断开。
常开触点在电磁吸力作用下会闭合。
这两者是联动的,即当一个触点动作时,另一个触点也会相应动作。
3.断电复位:
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
衔铁(动铁芯)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
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三、分类
接触器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包括:
按驱动触点系统动力来源的不同,分为电磁式接触器、气动式接触器和液动式接触器。
按灭弧介质的性质,分为空气式接触器、油浸式接触器和真空接触器等。
四、应用
接触器在电工学上是一种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且可频繁地接通与关断大电流控制(达800A)电路的装置。它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在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等系统装备中,接触器作为一个大功率开关器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回答由 上海喆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
上海喆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李小雅
手 机: 13761188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