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工作原理
上海矩源自动化超声波低温植物动态提取浓缩机组物料进行低温反复逆向循环流动,反复通过高空化作用的超声波发生器。此设备比一般超声波提取提取率更高。设备采用框架式结构,设备结构紧凑,操作便捷,自带清洗功能。低温逆流循环超声波提取设备,采用大功率聚能式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功率可调,超声波电控为触摸屏动态显示控制系统。上海矩源超声波低温植物动态提取浓缩机组物料转化率高,设备为常温、低温、常压提取,物料有效成分不容易丧失,并且在真空浓缩过程中蒸发室在较低温度下工作,使物料内热敏性有效成分较大程度的保留。这样可更好的保证物料的提取液的品质。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节省人工,能耗降低。甘肃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工作原理
上海矩源超声波低温植物动态提取浓缩机组采用聚能式超声波发生器,由于超声波独具的物理作用、空化作用能促使植物细胞组织破壁或变形,溶质的质点间的振动、加速度冲击、声压剪切等效应力加强,物料形成局部点的极端高温高压使大体积的中药材可充分接触到超声波探头,加速原料药内有效成分的均匀析出,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提取率比传统工有效提高。上海矩源自动化超声波低温植物动态提取浓缩机组采用超声波逆流循环萃取、超声波逆流循环提取及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等多种制药工艺为一体。设备全自动运行,P L C变频器自动控制,触摸屏动态显示整机工作流程。试验数据可外接PC打印保存。
辽宁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安全可靠上海矩源自动化超声波低温植物动态提取浓缩设备可选频率范围:15 -80 K Hz。
上海矩源超声波植物提取浓缩设备,集水煎、醇提、提取液过滤、真空低温浓缩、热回流、有机溶剂回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一机多用,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广泛应用在生物制药厂、食品饮料厂、调味品厂、化妆品厂、植提化工厂、香精香料厂、医院等领域。实验室小型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非常适用于各企业实验室、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对新产品研制、工艺实验、技术参数确定使用,如中药材提取、真空低温浓缩收膏、酒精回收、芳香油回收等,用于小试或中试生产。
设备型号 JYN-20L-JYN5000L
设备容积 20L-5000L
加热方式 电或蒸汽加热
加热面积㎡ 0.36-9.0
冷凝面积㎡ 1.05-8.5
冷却面积㎡ 0.28-1.0
搅拌功率KW 0.2-7.5
真空度mmHg ≤700-≤600
设备重量KG 300-3600
矩源多功能真空低温浓缩蒸发设备整机采用优良SUS304不锈钢太钢制造,配高精度数字温控表,操作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序高。上海矩源多功能植物动态萃取浓缩设备适用于中草药、植物、食品、化工等行业的常压、微压、水煎、温浸、热回流强制循坏、渗透及有机溶剂的回收等多种工艺。
上海矩源根据客户产品的特性,运用先进的分析和检测方法,研究优良的工艺路线。
上海矩源自动化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提取中药材不受成分极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中药材和各类成分的提取;此设备配有油水分离器和高效冷凝器,可提取芳香油等植物性精油。矩源超声波独具的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细胞组织破壁或变形,使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提取率比传统工艺有效提高达50—500%; 矩源超声波强化中草药提取通常在24—40分钟即可获得较佳提取率,提取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至2/3以上, 药材原材料处理量大。 超声波提取浓缩设备均为矩源原厂生产,自主研发,诚信经营,用心服务,品质保重。海南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厂家电话
矩源设备内外焊缝抛光300目,SUS304材质!甘肃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工作原理
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热回流提取浓缩机组是由超声波发生系统、动态提取系统、动力输送系统、浓缩蒸发系统、真空系统、冷凝系统组成。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适用于中药、植物、动物、食品、饮料、化工等行业的常压、微压、温浸、渗透、芳香油成分的提取及有机溶剂的回收等多种工艺。矩源设备集渗漉、萃取、动态热回流提取、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超声萃取、超声波植物精油、芳香油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等多种制药工艺为一体。设备全自动运行,PLC变频器自动控制,触摸屏动态显示整机工作流程。试验数据可外接PC打印保存。提取中药材不受成分极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中药材的提取。甘肃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工作原理
上海矩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视科技创新为竞争力是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提供完善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食品工程、医药工程、饮料工程、香精香料设备、化妆品设备、乳品工程、制药设备、化工设备、杀菌设备、发酵工程及通用包装设备的现代化企业,产品用于香精、生物、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工等领域。上海矩源自动化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意大利、德国等食品、医药、包装加工设备的先进技术经验,同时整合、吸收欧美先进的机械设计理念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并积极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多所国内高校进行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