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聚能式提取浓缩设备报价

时间:2021年04月02日 来源:

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逆流循环提取浓缩设备提取中药材不受成分极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中药材和各类成分的提取。设备采用框架式结构,设备结构紧凑,操作便捷,自带清洗功能。矩阔气设备适用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溶剂提取各种天然产物有效成份,还适用于中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实验室及生产使用,也可用于超声分散、乳化、释缓药物 超微胶囊和纳米胶囊制备研究使用,是学校及科研单位及医药企业的理想设备。厂家直销,欢迎广大用户来厂参观洽谈!上海矩源自动化设备控制程度高,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上海聚能式提取浓缩设备报价

矩源超声波植物提取浓缩回收机组主要特点:占地面积小,仅需5M2以内,连接水电即可工作,设备实验型投料量5-10KG,生产型投料量500-1500KG。矩源超声波植物动态提取浓缩系统配有回流冷凝器、回流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可有效的回收物料中挥发性芳香油。设备采用导热油或水循环加热(夹层无压力),罐内液体受热均匀。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自带蒸发浓缩器,浓缩效率更高,浓缩比重可达1.1~1.3。是天然植物药提取方面的中试设备,适用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院、药厂、食品行业对中草药液、茶汁和果汁等物质的提取、浓缩以及有机溶剂的回收。


上海聚能式提取浓缩设备报价技术、工艺、售后、为您提供完善产品保障!

上海矩源超声波提取浓缩设备采用超声波动态萃取、超声波逆流循环提取及提取液真空减压浓缩等多种制药工艺为一体。设备全自动运行,PLC变频器自动控制,触摸屏动态显示整机工作流程。试验数据可外接PC打印保存。该机为逆流循环动态提取,物料进行反复逆向循环流动,反复通过高空化作用的超声波发生器。此设备比一般超声波提取提取率更高。逆流循环超声波提取设备,采用大功率聚能式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功率可调,超声波电控为触摸屏动态显示控制系统。

矩源超声波低温提取浓缩设备收膏率比传统工艺可提高10%-15%,药效成分含量成倍提高。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加装搅拌装置,如采用动态提取,使药材中溶质浓度和溶剂中溶质浓度始终保持很高的梯度,更有利于药材中的溶质快速溶出,收膏及有效成份收率均有明显增加。 

矩源超声波低温提取浓缩设备设备利用率高,可单独提取、浓缩,也可提取浓缩同时进行,操作简便,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节省中间贮罐,投资费用低。 矩源超声波低温提取浓缩全套设备均采用不锈钢制造,全密封管道化生产,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消除重金属及细菌的渗入,符合GMP要求。 上海矩源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及生产经验,生产的设备均符合GMP要求!

上海矩源超声波中药提取浓缩设备提取效率高:矩源超声波独具的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细胞组织破壁或变形,使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提取率比传统工艺提高达50—500%; 矩源设备提取时间短:超声波强化中药提取通常在24—40分钟即可获得理想提取率,提取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2/3以上, 药材原材料处理量大;矩源设备提取温度低:超声提取中药材温度在40—60℃,对遇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的药材中有效成分具有保护作用,节能能耗;矩源设备适应性广:超声提取中药材不受成分极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种类中药材和各类成分的提取;提取罐底部加装气动搅拌装置,使药材搅拌混合更加均匀,矩源设备采用回流循环系统,提取更加彻底;矩源设备操作简单易行,设备维护、保养方便。 上海矩源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设计施工于一体的自动化企业!中草药提取浓缩设备厂家直销

上海矩源完善的售后保障!上海聚能式提取浓缩设备报价

矩源真空减压浓缩蒸发设备比传统蒸发器节省 80%以上的能源, 节省90%以上的冷凝水,减少 50%以上的占地面积。二次蒸汽被完全利用,生蒸汽的经济性相当于多效蒸发的30效,减少了对外部加热及冷却资源的需求,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矩源真空减压浓缩蒸发设备采用蒸汽提供热源,和传统蒸发器相比温差小很多,能够达到温和蒸发,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结垢。无需冷凝器或只需要很小面积的冷凝器,结构与流程非常简单,全自动操作,可连续运行,安全可靠。矩源真空减压浓缩蒸发设备是物料在低温(蒸发温度50℃-80℃)进行低温沸腾蒸发,确保料液均匀,不跑料,不易结焦,物料低温蒸发不易变性。 上海聚能式提取浓缩设备报价

上海矩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视科技创新为竞争力是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提供完善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食品工程、医药工程、饮料工程、香精香料设备、化妆品设备、乳品工程、制药设备、化工设备、杀菌设备、发酵工程及通用包装设备的现代化企业,产品用于香精、生物、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工等领域。上海矩源自动化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意大利、德国等食品、医药、包装加工设备的先进技术经验,同时整合、吸收欧美先进的机械设计理念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并积极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多所国内高校进行技术合作。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