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索氏提取浓缩设备现价
上海矩源自主研发生产的真空低温浓缩蒸发设备,可按照处理的原料不同选择:降膜式浓缩蒸发器、外循环式浓缩蒸发器、刮板式真空浓缩蒸发器等多种蒸发方式。此设备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制药、食品饮料、日化、环保工程、废液回收等领域。根据物料的流动性和需要达到的浓度来选择不同的浓缩设备和浓缩方式。矩源真空减压浓缩蒸发器适用于热敏感性物质在真空条件下进行低温连续浓缩,设备由加热器、蒸发室、水力喷射器、多级水泵、水箱、循环出料泵和操作台等组成,与物料接触部分均采用SUS304不锈钢制作而成。矩源真空低温浓缩蒸发设备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是理想的浓缩设备。 上海矩源超声萃取、超声波植物精油、芳香油成分的提取及提取物真空减压浓缩等多种工艺。昆明索氏提取浓缩设备现价
上海矩源专注与制药企业提供服务
上海矩源与制药知名企业曙光医院、同仁堂、白云山药业、绿谷制药、上海现代制药股份、中美华制药股份等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产品大批量投入使用,质量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可提供提取浓缩、精油提纯、医药片剂、中成药等制药系统解决方案。
专业的应用技术部,提供及时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定制化产品方案24小时内可完成调试。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备件充足,可应对紧急订单。
上海矩源厂家直销,欢迎广大用户来厂参观考察! 南京超声波提取浓缩设备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机组。
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适用于中药、保健品、生物制药、化妆品、食品等行业的常压常温超声波提取、索氏提取、动态热回流提取、植物精油提取及提取液真空浓缩等多种工艺。此设备非常适用于高校、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实验室及制药厂研发部门多品种、小批量试生产使用。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聚能式钛合金超声波可选频率范围:15KHz、20KHz、28 KHz、30 KHz、35 KHz、40 KHz、50 KHz、60 KHz、80KHz。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厂家直销,欢迎来厂参观洽谈!
技术参数:
提取罐容积:500L/1000L/2000L/3000L/6000L
浓缩器规格:500L/1000L/2000L/3000L/5000L
水提温度:常温~100℃
醇提温度:50~80℃
提取时间:4小时/批
真空度:0.05~0.08MPa
使用压力:0.08~0.2MPa
设备特点:
收膏率比多功能提取罐提高10~15%,药膏内含有效成分高1倍以上。在提取过程中,热的溶剂连续加到药面上,由上至下高速通过药材层,溶解药材中的溶质,药材中的溶质含量与溶剂中溶质含量保持了高梯度,药材中的溶质高速溶出,直至完全溶出,则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故收膏率高、药膏里有效成份含量高。
由于溶质高速溶出,提取时间短,浓缩与提取同步进行,故药材到浓缩药膏只需7~8小时,设备利用率高。
设备占地小、利用率高,节约能耗及人工成本。 上海矩源严谨的生产管理流程!
设备参数:
有效处理量:1T-100T/D;
处理原料:树莓、银杏、枸杞、沙棘;
有效成品:清汁、浊汁、浓缩汁、果粉、果酒、果醋等;
预热系统:通过预热冷却器提高出汁率;
真空脱气系统:脱气机去除物料中的氧气防止褐变;
高压均质系统:两级均质机处理,防止物料分层;
灌装系统:全自动灌装系统,自动化程度高;
中央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劳动力 ,节约能耗;
设备材质:矩源天然植物蛋白饮料生产线与物料接触部分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完全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上海矩源自动化有着专业的技术,是提供产品品质的保证。昆明索氏提取浓缩设备现价
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萃取浓缩设备结构紧凑、节省能耗,维护方便。昆明索氏提取浓缩设备现价
矩源超声波低温提取浓缩设备收膏率比传统工艺可提高10%-15%,药效成分含量成倍提高。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加装搅拌装置,如采用动态提取,使药材中溶质浓度和溶剂中溶质浓度始终保持很高的梯度,更有利于药材中的溶质快速溶出,收膏及有效成份收率均有明显增加。
矩源超声波低温提取浓缩设备设备利用率高,可单独提取、浓缩,也可提取浓缩同时进行,操作简便,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节省中间贮罐,投资费用低。 矩源超声波低温提取浓缩全套设备均采用不锈钢制造,全密封管道化生产,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消除重金属及细菌的渗入,符合GMP要求。 昆明索氏提取浓缩设备现价
上海矩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视科技创新为竞争力是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提供完善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食品工程、医药工程、饮料工程、香精香料设备、化妆品设备、乳品工程、制药设备、化工设备、杀菌设备、发酵工程及通用包装设备的现代化企业,产品用于香精、生物、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工等领域。上海矩源自动化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意大利、德国等食品、医药、包装加工设备的先进技术经验,同时整合、吸收欧美先进的机械设计理念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并积极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多所国内高校进行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