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聚能式提取浓缩设备定制生产
上海矩源超声波中药提取浓缩设备提取效率高:矩源超声波独具的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细胞组织破壁或变形,使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提取率比传统工艺提高达50—500%; 矩源设备提取时间短:超声波强化中药提取通常在24—40分钟即可获得理想提取率,提取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2/3以上, 药材原材料处理量大;矩源设备提取温度低:超声提取中药材温度在40—60℃,对遇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的药材中有效成分具有保护作用,节能能耗;矩源设备适应性广:超声提取中药材不受成分极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种类中药材和各类成分的提取;提取罐底部加装气动搅拌装置,使药材搅拌混合更加均匀,矩源设备采用回流循环系统,提取更加彻底;矩源设备操作简单易行,设备维护、保养方便。 超声波提取浓缩设备生产厂家是上海矩源!湖北聚能式提取浓缩设备定制生产
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配备合理、紧凑、外型小巧美观,设备采用不锈钢保温结构,保温层外用不锈钢薄板制作外壳,表面做镜面或亚光处理。符合实验室条件下使用要求,便于操作、维护;
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配有油水分离系统和专-用冷凝系统,有效提高芳香植物精油得率。
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内抛光卫生管,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有关设备条文的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上海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还可用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院等作为新药提取、新工艺技术参数的确定、中间试验、新品种研制、贵重药材提取、挥发油回收和药液浓缩之用。 江西低温提取浓缩设备报价上海矩源超声波逆流循环提取浓缩设备质量稳定,操作便捷!
上海矩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超声波低温萃取浓缩成套设备优点:
上海矩源超声波低温动态循环提取真空浓缩设备设备结构精巧,充分发挥超声波聚能式发生器特点,超声波直接作用物料,利用超声波强化中药提取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局部高振动、高冲击、高声压剪切作用,使提取时间较传统方法可以缩短3/5以上,药材原材料处理量大;
上海矩源超声波低温动态循环提取真空浓缩设备部分考虑到取药渣方便,配有大孔径手孔及下开式放渣封头,并配有内置和外置双过滤系统。
矩源真空减压浓缩蒸发设备比传统蒸发器节省 80%以上的能源, 节省90%以上的冷凝水,减少 50%以上的占地面积。二次蒸汽被完全利用,生蒸汽的经济性相当于多效蒸发的30效,减少了对外部加热及冷却资源的需求,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矩源真空减压浓缩蒸发设备采用蒸汽提供热源,和传统蒸发器相比温差小很多,能够达到温和蒸发,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结垢。无需冷凝器或只需要很小面积的冷凝器,结构与流程非常简单,全自动操作,可连续运行,安全可靠。矩源真空减压浓缩蒸发设备是物料在低温(蒸发温度50℃-80℃)进行低温沸腾蒸发,确保料液均匀,不跑料,不易结焦,物料低温蒸发不易变性。 技术、工艺、售后、为您提供完善产品保障!
矩源超声波植物提取浓缩回收机组主要特点:占地面积小,仅需5M2以内,连接水电即可工作,设备实验型投料量5-10KG,生产型投料量500-1500KG。矩源超声波植物动态提取浓缩系统配有回流冷凝器、回流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可有效的回收物料中挥发性芳香油。设备采用导热油或水循环加热(夹层无压力),罐内液体受热均匀。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自带蒸发浓缩器,浓缩效率更高,浓缩比重可达1.1~1.3。是天然植物药提取方面的中试设备,适用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院、药厂、食品行业对中草药液、茶汁和果汁等物质的提取、浓缩以及有机溶剂的回收。
上海矩源自动化设备,从技术到服务同步发展!临沧川芎提取浓缩设备哪家优惠
矩源超声波低温提取浓缩设备一年质保,终身维护。湖北聚能式提取浓缩设备定制生产
矩源超声波植物动态提取浓缩设备集多功能提取、真空浓缩与芳香油回收为一体,可进行热回流循环提取,渗漉提取,浓缩,常规提取,浓缩等操作,简化了操作程序。矩源超声波动态提取浓缩设备与物料接触部分全部采用不锈钢制造,能在负压,常压状态下工作。采用低温浓缩,保证产品质量,动态循环蒸发,提高了换热效率,有效解决换热效率随浓度增高而降低问题,节约能耗,提高工效,药渣通过侧面出料或底部出料,极大的改善工作环境和提升工作效率。 湖北聚能式提取浓缩设备定制生产
上海矩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视科技创新为竞争力是一家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提供完善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食品工程、医药工程、饮料工程、香精香料设备、化妆品设备、乳品工程、制药设备、化工设备、杀菌设备、发酵工程及通用包装设备的现代化企业,产品用于香精、生物、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工等领域。上海矩源自动化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意大利、德国等食品、医药、包装加工设备的先进技术经验,同时整合、吸收欧美先进的机械设计理念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并积极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多所国内高校进行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