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固定支具安装
1.支具能稳定关节
例如脊髓灰质炎后遗连枷膝、由于控制膝关节伸屈的肌肉皆麻痹,膝关节松软不稳定,过度伸展,妨碍站立。用支具可以将膝关节控制于正常伸直位置,以利负重。又如下肢截瘫的病人,练站立时膝关节不能稳定在伸直的位置,易向前屈曲跪倒,用支具可以防止膝关节屈曲。又如踝部肌肉完全麻痹时,踝部松软成连枷足,亦可带用连接于鞋上的支具,以稳定足踝,便于站立及行走。
2.支具能保护植骨或骨折处以代替负重
例如股骨干或胫骨干有大段骨缺损进行游离植骨后,为了保证植骨的完全成活并防止在具有负重力之前,发生植骨骨折,可用下肢支具保护,此种支具着地负重,重力通过支具传导到坐骨结节,从而减少股骨或胫骨负重。又如踝部损伤,在骨折未完全愈合前,可以支具保护。
长期穿用不合适的假肢会引起残肢承重部位皮肤摩擦损伤。大理固定支具安装
支具治 疗脊柱侧凸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从1915年开展手术治 疗脊柱侧凸后,支具治 疗应用越来越少。直到20世纪中叶,因为脊柱手术后并发症较多,支具治 疗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1945年,Blount等改进了Milwaukee支具,用于治 疗脊柱侧凸。支具治 疗脊柱侧凸初期的研究很少,70年代以后,经过对足够数量患者的长期随访,陆续发表了一批报告。1970年Moe和Kettleson首先对Milwaukee支具治 疗脊柱侧凸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提示许多患者经支具治 疗后可以避免手术。随后的一些研究表明,支具治 疗期间患者的侧凸曲度会明显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善将逐渐减少,当停止支具治 疗若干年后,患者侧凸曲度又回复到治 疗前的水平。丽江长腿支具安装骨折功能锻炼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在脊柱侧凸诊疗上存在一些误区,有些人利用患者害怕开刀的心理采用一些物理诊疗方法来纠正脊柱侧凸,实际上我们的祖先在1000年前就已经尝试过牵引等唯物主义的方法,到上个世纪60-70年代所有这些方法除了支具诊疗外都被证明对脊柱畸形的纠正是无效的,循证医学和Medline检索可以发现近20年没有1篇文献证实支具以外的非手术诊疗方案对脊柱侧凸有效,某些国内的所谓医疗机构还是利用患者的医疗信息弱势向患者提供不够真实和全的信息,实在是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
可调膝关节支具应用于脑卒中膝关节控制障碍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脑卒中后约有7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其中约有1/3-1/2的患者在3个月不能恢复独立行走,其行走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恢复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膝关节控制障碍是影响步行能力的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伸展不充分和膝关节过伸展的异常姿势及运动模式。
导致脑卒中患者在步行时患侧下肢负重期膝关节伸展不充分或过伸展的原因主要有:
1.股四头肌肌力低下,不能使患侧下肢负重时膝关节伸展所需力量;
2.腘绳肌肌力低下,不能保持患侧下肢负重时膝关节的轻度屈曲;
3.股四头肌张力过高,不能保持患侧下肢负重时膝关节的轻度屈曲位;
4.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其他辅助肌群存在感觉障碍,不能在步行时形成正常反馈,不能充分发挥该有的协同及拮抗作用来稳定膝关节;
5.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或跟腱短缩以及胫骨前肌肌力低下导致踝关节在触地时缺少足够的背伸角度使患腿负重时不能产生身体重心的转移,导致代偿动作髋关节屈曲的出现,身体重心后移,由此造成膝关节过伸展的出现。 术后膝关节支具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肘关节支具的注意问题
针对于肘关节支具的使用,在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都被使用着,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对这类的支具使用的次数更加频繁,而使用这类支具必须按照严格要求进行,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危害。
肘关节支具在使用的时候必须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患者是可以在医生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即便是出现不正常的情况,那么也是可以及时的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并且还能让患者立刻停用,以便找到不正确的安装或使用问题。 截肢术后照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支具定制哪家好
骨折功能锻炼需要注意强度与频率的关系。大理固定支具安装
长期穿用不合适的假肢会引起残肢肌肉萎缩和血运障碍
残肢的某些肌肉被切断后不再运动,使用假肢又经常受压,因此长期使用假肢后,残肢肌肉会越来越萎缩。肌肉萎缩会引起残肢血液循环变差,残肢凉而容易引起残肢痛、幻肢痛。为防止肌肉萎缩,截肢者应注意经常做幻肢运动练习。一般截肢者都保留了幻肢感,幻肢运动练习中,大腿截肢者可以练习幻想中的持续用力地伸膝、屈膝,每次伸膝或屈膝都要持续用力10秒以上;小腿截肢者可以练习幻想中的用力抬起脚背和用力往下蹬脚的动作。此外,小腿截肢者应注意尽力将残肢接受腔调整到能全承重或全接触。对使用带膝铰链、大腿上勒的小腿假肢者还应注意不要把大腿上勒的中间皮带系得太紧,以免影响残肢的血运。 大理固定支具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