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递窗的工作原理

时间:2021年01月31日 来源:

传递窗根据功能可分为动态传递窗和静态传递窗。动态传递窗又称自净传递窗,可分为风淋传递窗和层流传递窗。这两种动态传递窗都可以自动净化窗内空气,持续循环的滤除尘埃,降低污染。 动态传递窗的工作原理是:当物料通过自净传递窗时,传递窗自动吹淋模式(或层流模式)启动,窗内安装的高效过滤器快速有效的清-除尘埃粒子,清-除后的气流再由初、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重新循环到工作区域内,如此循环,确保传递窗内空气的洁净度,进而防止物料传递过程中的污染。转角传递窗可有效节省安装空间,清洁更方便。医院传递窗的工作原理

医院传递窗的工作原理,传递窗

普通功能的传递窗一般用在洁净度要求不高的场所,用于生产过程中原料、辅料与成品的传递,传递过程中,尽量减少开门次数,以减少不必要的污染。内外侧双门互锁,打开外侧门,内侧门互锁功能打开并锁定,内侧门不能打开,将所要传递的物品放入传递窗后,关闭外侧门,内侧门互锁解除,可以打开。打开内侧门将传递的物品取出,整个过程无需净化,传递速度很快。并且,这种传递的小件物品,一般都是拆除外包装后的物品,清洁性相对较高的原辅料。一般在医院负压病房也会用到这种,用于向病房内传递一些医用或生活用品。医院传递窗的工作原理多门传递窗的安装方式?

医院传递窗的工作原理,传递窗

传递窗内的紫外杀-菌灯的原理和作用:紫外线杀-菌灯实际上是属于一种低压汞灯。低压汞灯是利用较低压汞蒸汽(<10-2Pa)被激化而发出紫外光,其发光谱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253.7nm波长;另一条是185nm波长,这两条都是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杀-菌灯不需要转化为可见光,250nm-260nm波长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此波长区间能破坏其染色体,起到光化作用。紫外线消毒杀-菌用途很广,医院、学校、托儿所、电影院、公交车、办公室、家庭等。研究表明,紫外线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 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方法,它不向水中增加任何物质,没有副作用,这是它优于氯化消毒的地方,它通常与其它物质联合使用,常见的联合工艺有UV+H2O2、UV+H2O2+O3、UV+TiO2,这样,消毒效果会更好。

那么谈到以材质选择来控制成本,只是适用于少数临时性的,传递窗性能要求不高的使用环境。这种情况也只是适用于短期工程。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是不可以为了节省成本降低预算而选择劣质的箱体材质的。比如,生化实验室、病-毒研究所,负压隔离病房等等这些场所,是危险性比较高的地方,为了保护人员安全,不能降低产品的材质性能和运行性能。这时候我么需要听从专业人员的建议,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配置,成本问题不能作为影响传递窗材质选择的重要因素,只能是辅助因素。自净传递窗双门具有互锁功能,防止交叉污染。

医院传递窗的工作原理,传递窗

自净传递窗在一些洁净度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所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因为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对于进入洁净室的物品(包括原料辅料等)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一方面是确保产品进入洁净室无污染,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净化处理,以减少进入洁净室的物品对洁净室内洁净度的影响,这两方面都使得自净传递窗的存在显得非常重要。自净传递窗内部安装有高效过滤器,可以对传递窗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保持一定的洁净度,传递物品时尽量让物品在传递窗内多停留一会儿,以确保物品表面的尘埃等被完全净化。自净传递窗顶部安装有匀流膜有助于气流的均匀。医院传递窗的工作原理

医院病房传递窗多采用不锈钢材质。医院传递窗的工作原理

传递窗在P3实验室的应用,对有生物危险性的P3实验室,要做成负压,以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外逸。因此它不仅要求除菌、更要进行隔离处理。隔离方式一般采用一次隔离和二次隔离。一次隔离就是病原体和实验者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实验人员被感-染为目的的。主要用生物安全柜和罩式防护衣方式。二次隔离就是实验室和外界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实验室外的人被感-染为目的的。 污染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气溶胶的扩散和对病原体的直接接触。特别是前者,仅仅靠改善操作方式是不能解决的,一般采取在隔离区和维持区之间建立气压差和对排风进行灭菌处理两种方法。 隔离区(P3实验室)应维持压差(负压)一般为-20~-50Pa,使维持区到隔离区造成定向气流。在气压不同区域之间设有气闸室,它的两边设有联锁的门,一边开时,另一边关闭,以维持压差。 整个P3实验室区域的室内压差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P2生物安全柜<实验室<气闸室<更衣室<洁净准备室<走廊 主要做到人流与物流的分开,污染物品与洁净物品的分离。医院传递窗的工作原理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