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私立数学教学教具

时间:2021年05月28日 来源:

1整数的意义:…像-4,-3,-2,-1,0,1,2,3,…这样的数叫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中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用到哪些教具?广安私立数学教学教具

广安私立数学教学教具,数学教学教具

20001三角板演示用,60°、45°各1

20002圆规演示用,附橡皮脚

20004量角器演示用,0~180°

20501**直尺1m,分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四种单位

20505**1.6m

20506测绳50m

20507塑料球三种颜色,外径不小于15mm,配不透明袋

20508塑料小球五种颜色,外径不小于5mm

20509计数片圆形 不小于φ15mm, 正方形 不小于15mm×15mm, 正三角形 边长不小于15mm, 各片厚不小于1mm

20510竖式计数器演示用,三档

20511竖式计数器演示用,五档

20512竖式计数器学生用,五档

20513演示算盘七珠 ABS注塑

20514计数棒演示用,每10根一捆,10捆 清远演示教具数学教学教具小学数学圆周率推算演示模型价格。

广安私立数学教学教具,数学教学教具

菱形定理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定理

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中心对称定理

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点的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短

角的定理:

1、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直线定理: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短


平行定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证明两直线平行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推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全国中小学数学教学配置清单。

广安私立数学教学教具,数学教学教具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磁性圆柱圆锥体框架表面积模型。呼和浩特数学教学教具多少钱

小学数学教学演示算盘。广安私立数学教学教具

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1]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广安私立数学教学教具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