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牵引热管散热器设计

时间:2021年04月08日 来源:

某研究所给出了一组参考数值,直径为3mm的正 品热管,2。8个标准热传递周期中只能传递15W的热量,而直径为5mm的热管,在1。8个热传递周期极大热量传递达到了45W,是3mm热管的3倍!而8mm的热管产品只需0。6个周期就可以传递高达8OW的热量。如此高的传热量,如果没有良好的散热片设计和风扇配合,很容易导致热量无法正常发散。显然,热管的直径对传热有很明显的影响,直径越大则效果越好,但并非一味直径大就能造出很好的产品,中间涉及到热管的组合、排列、结合方式及成本等,但是对于CPU散热器来说,因为需要传递的热量并不是很大,瓶颈并非在热管的性能上,更而是在热管与鳍片的传递效率上。直径大于200mm以上的模具保温4-6小时,以保证模具芯部温度与外部温度的均匀。轨道牵引热管散热器设计

轨道牵引热管散热器设计,热管散热器

热管散热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怎样?热管散热器技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工作流体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将铜管内部抽真空后充入工作流体,流体以蒸发--冷凝的相变过程在内部反复循环,不断将热端的热量传至冷却端,从而形成将热量从管子的—端传至另—端的传热过程。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是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低,容易挥发。管壁有吸液芯,其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另外—端为冷凝端,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的流向另外—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端。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轨道牵引热管散热器设计热管换热器用于易然、易爆、腐蚀性强的流体换热场合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轨道牵引热管散热器设计,热管散热器

在加热热管的蒸发段,管芯内的工作液体受热蒸发,并带走热量,该热量为工作液体的蒸发潜热,蒸汽从中心通道流向热管的冷凝段,凝结成液体,同时放出潜热,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液体回流到蒸发段。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闭合循环,从而将大量的热量从加热段传到散热段。当加热段在下,冷却段在上,热管呈竖直放置时,工作液体的回流靠重力足可满足,无须毛细结构的管芯,这种不具有多孔体管芯的热管被称为热虹吸管。热管的主要零部件为管壳、端盖(封头)、吸液芯、腰板(连接密封件)四部分。不同类型的热管对这些零部件有不同的要求。

在结构上,热管散热器是由密封管、吸液芯和蒸汽通道组成。其中,吸液芯环绕在密封管的管壁上,浸有能挥发的饱和液体。这种液体可以是蒸馏水,也可以是氨、甲醇或丙酮等。充有氨、甲醇、丙酮等液体的热管散热器在低温时仍具有很好的散热能力。而热管散热器运行时,其蒸发段吸收热源(功率半导体器件等) 产生的热量,使其吸液芯管中的液体沸腾化成蒸汽。带有热量的蒸汽就从热管散热器的蒸发段向其冷却段移动,当蒸汽把热量传给冷却段后,蒸汽就冷凝成液体。冷凝的液体便通过管壁上吸液芯的毛细管作用返回到蒸发段,如此重复上述循环过程不断地散热。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

轨道牵引热管散热器设计,热管散热器

选择—款好的热管散热器要根据用户的CPU参考,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人群,一种是普通用户—种是游戏玩家另外—种是较好用户。普通用户的平台不会进行超频,也会长时间使用,对于散热并不需要太多的要求,对于游戏玩家来说长时间的使用需要散热能力比较好的散热器,对于较好用户来说一款可以经受超频带来的散热器很重要。普通用户建议使用三热管以下的散热器产品,对于游戏玩家来说选择三至四热管的散热器更加适合,而较好用户家适合更多热管可以经受CPU严酷的热量。通过这些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散热器产品。散热器的体积小、重量轻。轨道牵引热管散热器设计

实体铝或铜散热器在体积达到0。006m3时,再加大其体积和面积也不能明显减小热阻了。轨道牵引热管散热器设计

先来看看热管的一些基本常识,热管散热器是一种利用相变过程中要吸收/散发热量的性质来进行冷却的技术,率先由IBM极初引入笔记本中。热管的出现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而在计算机散热领域被极广采用还是近些年的事,但发展迅猛。小到CPU散热器、显卡/主板散热器,大到机箱,我们都可以看到热管的身影。热管的传热效率和直径、结构、工艺等都有关,目前中较好热管散热器中多采用6mm的热管,也有个别用的是8mm产品。某研究所给出了一组参考数值,直径为3mm的正 品热管,2。8个标准热传递周期中只能传递15W的热量,而直径为5mm的热管,在1。8个热传递周期极大热量传递达到了45W,是3mm热管的3倍!而8mm的热管产品只需0。6个周期就可以传递高达8OW的热量。轨道牵引热管散热器设计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