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型鱼菜共生系统设计

时间:2025年03月14日 来源:

大棚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世界,棚上有蜜蜂飞舞、水中有鱼自由游弋,地里的水果、蔬菜色彩缤纷,还有土里勤劳的蚯蚓。它们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职。蜜蜂忙着授粉、蚯蚓忙着松土,而鱼儿们担当起蔬菜质量检验员的职责,由于在养鱼池里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因此生产出来的蔬菜是有机蔬菜,并且品质提升也带来价格提高。据了解,立体栽培模式增加了13.4%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年产量相比传统种植模式增加了4茬,棚内养鱼年收入也可观。在增收的同时,还较大程度上节省了种菜、养鱼的耗水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通过拍摄记录成长过程,与网友分享乐趣,同时宣传环保理念。湖北小型鱼菜共生系统设计

湖北小型鱼菜共生系统设计,鱼菜共生

共生方式分类:养殖水体直接与基质培的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基质槽或者栽培容器,经由栽培基质过滤后,又把废水收集返回养殖水体,这种模式设计更为简单,用灌溉管直接连接种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环即可。大多用于瓜果等较为高大植物的基质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质必须选质豌豆状大小的石砾或者陶粒,这些基质滤化效果好,不会出现过滤超载而影响水循环,不宜用普通无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废菌糠基质,这些基质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导致系统的生态平衡破坏。湖北阳台鱼菜共生模式建立专属论坛供从业者交流心得,共享成功案例及失败教训。

湖北小型鱼菜共生系统设计,鱼菜共生

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在传统农业中分属不同领域,而在衡水景县,有这样一家企业,通过推广“鱼菜共生”种养技术,打破传统种养界限,让种养“跨界”“牵手”,通过“一水循环”,实现了鱼菜双收。“鱼菜共生”模式是如何运行,并走上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的?“‘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复合耕作体系。”张建辉指着鱼池和蔬菜池之间纵横交错的管道介绍,通过这些管道,他们将鱼池和蔬菜池连接成一套种养循环系统,鱼池的水24小时循环流入蔬菜池,鱼的粪便和饵料经过二次过滤后进入蔬菜池为蔬菜“施肥”,这些蔬菜在吸收肥料养分的同时将鱼池的水净化,再循环流入鱼池给鱼用,真正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鱼菜共生就是通过在池塘或是水池中通过养鱼和无土栽培结合的一种共生模式,鱼释放出富含营养成分的废物,这些废物成为作物吸收的天然肥料。通过互补,作物为鱼类提供了清洁的纯净水,这就是完美的共生关系。鱼菜共生的出现给那些无法获得耕地和水的人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鱼菜共生系统经济价值非常高。鱼菜共生中的水被回收,哪怕在干旱季节也可以生产农作物,使用鱼菜共生模式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好处,例如提高用水效率,无需土壤,生长更快和降低病虫害。鱼菜共生有助于提高食物安全性,因为可以自给自足生产新鲜蔬菜和鱼类。

湖北小型鱼菜共生系统设计,鱼菜共生

无土农业已被用于减少影响单作作物的害虫和土传病害。通过避免植物与土壤之间的接触,以及由于无土栽培介质可在作物之间进行消毒和再利用,水培可实际上控制土壤传播的害虫和疾病。基质可以再利用满足集约生产的特殊要求。有些基质比土壤好得多,特别是在根区的持水能力和氧气供应方面。农民还通过加强对植物生长几个关键因素的控制来提高植物的生产性能。植物根部的营养素利用率可以更好地控制,监控和实时控制,从而实现更高的定量和定性生产。此外,大多数无土栽培方法使用传统土壤生产所需的一小部分水,因为营养液是循环利用的。鱼菜共生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结合水产养殖与植物栽培,形成闭环系统。浙江新型鱼菜共生养殖模式

相关机构正积极开展实验,以验证其长期效果,并寻找改进措施。湖北小型鱼菜共生系统设计

由于整个过程不施农药、化肥,不添加化学药剂,通过“鱼菜共生”种出来的蔬菜绿色无污染、口感好、品质高,养出来的鱼肉质更加紧实、味道更鲜美,具有很高的安全和健康品质,深受市场欢迎。智慧农业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在“鱼菜共生”大棚,记者发现了不少“高科技”:每个鱼池都有24小时运转的数控增氧机,还有水质检测盒,可以收集水质信息并发送到智慧农业物联网终端。为实时监测、调节水质,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发了“鱼菜共生微工厂”物联网监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水体温度、pH值、溶氧度、氨氮比等多维数据进行24小时动态采集、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生成处置方案,开启自动控制程序,进行水流驱动实现循环增氧。“你看,我们从手机上就能够及时查看鱼池水质数据和调节方案!”公司副总经理徐银鹏告诉记者,通过智慧化种养,实现了水循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湖北小型鱼菜共生系统设计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