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焊电极|​电阻焊电极|​电阻焊电极

时间:2024年07月15日 来源:


一、定义与本质

电阻焊电极是电阻焊接技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在焊接过程中传递电流和压力至工件。其本质是通过电极施加压力,使待焊工件紧密接触,并在此接触面上产生电流,利用电流通过接触面时产生的电阻热将工件加热至塑性状态或熔化状态,进而在压力作用下完成焊接。

二、热源产生

在电阻焊过程中,热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过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接触电阻产生的电阻热,这是电阻焊的主要热源;二是通过工件自身的电阻产生的电阻热,这部分热量相对较小,但在焊接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焊接时,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接触电阻随着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减小,但电流密度却随之增大。因此,为了获得足够的焊接热量,需要保持适当的接触压力和电流密度。同时,由于电极材料一般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可以迅速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工件,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的焊接。

三、焊接过程

电阻焊的焊接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预压阶段:通过电极对工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工件表面紧密接触,形成稳定的焊接接触面。

2. 通电加热阶段:在电极与工件之间通以一定大小的电流,利用电流通过接触面时产生的电阻热将工件加热至塑性状态或熔化状态。

3. 维持阶段:在工件达到所需焊接温度后,保持一定时间的电流和压力,使工件在塑性状态下或熔化状态下进行充分的扩散和融合。

4. 冷却阶段:在焊接完成后,切断电流并继续保持一定时间的压力,使焊接接头在冷却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四、影响因素

电阻焊焊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焊接电流:焊接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温度分布和加热速度,进而影响焊接质量。过大的电流可能导致焊接接头过热,甚至熔化,而过小的电流则可能无法使工件达到足够的焊接温度。

2. 焊接时间:焊接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工件在焊接过程中加热的程度和时间,从而影响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过长的焊接时间可能导致焊接接头晶粒粗大,降低其力学性能;而过短的焊接时间则可能使焊接接头未能充分融合。

3. 电极压力:电极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接触状态和电阻热的大小。适当的电极压力可以确保工件之间的紧密接触和均匀加热;而过大或过小的电极压力则可能导致焊接接头接触不良或过热。

4. 电极材料和形状:电极材料和形状对焊接接头的温度分布和加热速度也有一定影响。不同材料和形状的电极具有不同的热导率和电导率,从而影响焊接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和电流分布。

5. 工件材料和厚度:工件的材料和厚度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材料和厚度的工件需要采用不同的焊接参数和工艺方法来实现高质量的焊接。

综上所述,电阻焊电极在电阻焊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和掌握电阻焊电极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于实现高质量的电阻焊焊接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