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二代花魔芋种植方法与技术

时间:2021年03月17日 来源:

生产魔芋高钾复合肥的背景:在我们富源,没有魔芋的高钾复合肥,大家都会买一包烤烟的复合肥,再买一包纯的钾肥混在一起施用,不多花钱还比较麻烦,效果还不一定好。有的地方不种烤烟,根本买不到高钾复合肥,还有的地方没有高钾复合肥,没有高钾复合肥,用点差不多的肥料也就算了,这到没什么。可恨的是有的不良商家用假的高钾复合肥来欺骗老百姓的血汗钱。没有农家肥只放化肥可不可以,小编只能说:没有什么可不可以的,只是放与不放它是有区别的,放农家肥生在的魔芋产量怎么都要比没有放农家肥生在的魔芋产量高得多。付出的多,收获就多,付出得少,收获就少。珠芽魔芋种植季节是什么时候,富源邦农魔芋供应。福建二代花魔芋种植方法与技术

魔芋种植的田间管理综合配套技术:(1)4/上旬在魔芋空行中间套种一行玉米遮阴,株距15-18厘米。(2)魔芋行间铺草(秸杆等)5厘米厚覆盖。具有保墒降温除草增肥之功效,还可预防害流行。(3)在魔芋出苗期,散叶期各追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料20-25公斤,换头期(大暑后立秋前)再重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料30-40公斤加5公斤钾肥。若迂干旱可追施沼液或人粪尿1000公斤。(4)虫害防治:害主要是软腐,其次是白绢,根腐和枯萎。在魔芋出苗、散叶、换头各个时期用可杀得2000或绿亨6号加农用连霉素或绿亨1号+绿亨6号500倍液或龙克菌SC600倍液喷雾,连喷2-3次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用植物源农药,如欧美德500倍液喷雾。四川白魔芋种植栽培技术云南珠芽魔芋种植如何防治病害,富源邦农魔芋供应。

魔芋种植的种植期:种植期:魔芋的种植必须在种球茎的生理休眠期解除后和平均气温回升至12℃~14℃、比较低气温10℃左右时。因魔芋萌芽温度必须在10℃以上,温度过低,芽受害萎缩;根的伸长温度为15℃以上,若在10℃以下,将受冷害,防碍伸长。中国产区的温暖地带,一般3月上旬种植,海拔较高、纬度偏北之处,4月份种植。品种不同,栽植期也不一,如花魔芋球茎解除休眠快于白魔芋,萌芽所需温度稍低于白魔芋,因而同一地区花魔芋可稍早种植。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环境。花魔芋适宜种植在海拔1700m以上地区,白魔芋宜种植在海拔1500m以下地区。同时,种植中宜选空气湿度相对高一些,半阴半阳的小环境。魔芋不适合种植在土壤黏性较大的地块,一定要注意选择黄壤或紫壤以及沙质土壤和砂土,否则魔芋的成活率会很低。还要特别注意不可以进行连作,也不能在前农作物连作的土地上种植,前农作物为辣椒和的土壤也不行。尽量减少农事操作。魔芋根系分布较浅,茎叶相对柔弱,过于频繁的农事操作,容易给魔芋植株造成损伤,进而给病菌侵染和传播带来可乘之机,这一点与种植其他作物有很大差别。因此,种植魔芋管理不能过勤、过细,要在选择适宜地块、保证种芋质量基础上,尽量施足底肥,多施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同时深耕改良土壤,增强土壤通透性与保水保肥能力,降低病虫杂草数量。魔芋种植后,要尽量减少追肥、中耕、除草、施药等农事操作,以防范病害发生。曲靖珠芽魔芋种植一亩投资多少,富源邦农魔芋供应。

魔芋种植的田间管理:除草:魔芋的根群平行分布于土壤上层,中耕锄草很易伤根,导致染病。合理除草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和与魔芋争肥的矛盾。除草时不用锄头,只用手拔草,以防伤害根系。利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效果更好。即在魔芋播种后预计20d后出苗,杂草已萌发时,可667㎡用10%水剂500ml或41%农达水剂200ml-300ml兑水30kg对地面杂草喷雾;或预计魔芋在7d后出苗,可667㎡用20%克芜踪水剂250ml兑水45kg对地面杂草进行喷雾。注意事项:1、使用时间必须在魔芋或间套作物未出土前15天进行,若喷药后6小时内下雨必须重喷。2、喷药器械一般选用手压背负式喷雾器或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喷药时要防止飘逸,喷溅到其它农作物上,造成药害。3、严格按照药剂稀释比例兑水,喷雾时要均匀一致,使杂草充分接触到药液,提高除草效果。4、所有药剂都有毒性,必须按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安全保管,严防人畜误食;严禁将残液倒入河沟,以免造成污染、中毒。珠芽魔芋种植一亩投资多少,富源邦农魔芋供应。云南富源魔芋种植效益怎么样

云南珠芽魔芋种植栽培技术哪里好,富源邦农魔芋供应。福建二代花魔芋种植方法与技术

药剂防病防虫:有机农业本不该使用农药,但目前魔芋病害太严重,还不可能不用药防,只是应该尽量选用残毒较轻的农药。日本和中国目前使用的药剂及用法如下:1、波耳多液本剂为预防剂,从展叶初期即应有计划地施用,但在生育初期易发生药害,浓度应稍低。2、链霉素对软腐病有,但残效期短,可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每年用2次~3次。长阳县植保站试验结果,叶枯灵(川化018)的防效超过链霉素。3、陕西安康植保站试验,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甲霜灵对白绢病的防效好,多菌灵、杀毒矾、链霉素、托布津对软腐病的防效较好。福建二代花魔芋种植方法与技术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