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上肢关节康复器变速
学者们对之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外对绳驱动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早.[7]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柔性驱动机器人的设计问题.CADEN-7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8]研究发明的一种康复机器人,机器人通过绳索将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到各个关节处.国内对钢丝绳驱动起步较晚.江苏大学杨启志等[9]研制了一款外骨骼式的7-DOF上肢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将电机置于关节处从而完成康复***动作,但是整体运动惯性较大.东南大学吴青聪[10]研发了基于套索驱动的重力平衡上肢外骨骼机器人.王启申等[11]对手康复机器人钢丝绳与绳套间的摩擦力进行了研究.目前对于钢丝绳在传动过程中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尚未有比较完全且统一的方法对钢丝绳的各种参数进行理论分析[12-14].文中拟研究电动机加绳驱动(钢丝绳+齿形带)组成的混合传动系统,该系统以钢丝绳传动为主驱动方式.钢丝绳传动是一种新型的精密传动方式[15],其以简单运动形式代替传统的复杂运动形式.通过建立钢丝绳力学模型,分析钢丝绳在工作中的受力,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计算出钢丝绳拉力与摩擦力,**后完成钢丝绳选型.这样,采用电动机绳索混合驱动装置将电动机后移至基座上,就可以有效减轻腕关节的重量和转动惯量。上肢关节康复器CPM仪是干什么用的?机械上肢关节康复器变速
全文阅读据统计,脑血管病居人口死亡致因第二位,对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和康复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临床康复中,康复医师通常以徒手或借助机械器具对患肢进行一对一的连续被动训练,康复师劳动强度大,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性难以保证,患者参与意识低。在康复医学中引入机器人技术来帮助医师完成康复训练任务,就产生了康复机器人系统。它融合了医学、机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以及机器人学等诸多学科,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技术领域。康复机器人由计算机控制,并配有相应的安全机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运动参数,实现符合自身的**佳训练。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与分析2006年华盛顿大学的[1],设计是基于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定义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上肢的运动学、动力学,工作空间分析,关节运动范围,并联合考虑了上肢生理学和解剖学。该结构具有低惯量、高刚性和零回差的特点,但线缆的张紧机构比较复杂且庞大。同年,马里兰大学的MichaelScottLiszka等人开发了5个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2],采用直流无刷电机和谐波齿轮传动,有效地降低了机械臂的质量并保证了传动的零回差,但肩关节的3个自由度结构较为复杂。湖北上肢关节康复器销售电话上肢关节康复器CPM仪的工作流程原来是这样的!
对照组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根据所制定的个体康复训练计划,定量、定点进行训练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医师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不断调整其训练计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器进行训练,但应注意在使用训练器时应遵医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包括手术方式、损伤部位等在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适当强度的康复训练,促进骨折的愈合。***方案后对其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下肢水肿消退时间以及***有效率等多项指标进行对比。有效率指标: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则为完全恢复;关节活动时稍有疼痛但其功能可恢复则为有效;关节无法正常活动且功能未恢复为无效。±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2结果对比分析两组进行康复训练后骨折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肢水肿消退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表1)。对比分析两组***有效率,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提高(P<),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3讨论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这一概念**早可溯源于1970年,由加拿大医师Salter提出[2],主要是指在医师指导下运用专门适用器械。
全文阅读654321xy0引言在运动神经康复和关节肌肉的康复中,等速训练运动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关键环节[1]。目前市场上的上肢等速康复机器人均为单自由度运动,上肢的运动轨迹只能限于平面内,不能形成任意空间轨迹,使康复疗效受到限制,而且当上肢大角度伸展时,肩关节中心会随之升高,造成人机关节轴不对齐,进而给训练者带来附加约束力[2]。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实现了一种两自由度等速运动,且能实时实现人机关节轴的动态对齐康复机器人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自由度的增加及构型的要求,对运动臂的高刚性和低惯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设计上即是要限制某些方向上的变形量,同时实现结构的轻量优化。本文通过拓扑优化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了轻量化设计,然后根据工作中的动态受力形式,对结构进行了谐响应分析[3]。与分析前的实物样机对比,有效减轻了运动部分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同时图1康复机器人结构示意1.垂直转轴机构2.水平臂板3.座椅4.臂杆5.人机关节对齐机构6.水平转轴机构改善了结构刚性和稳定性[4]。1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描述图1所示的等速康复机器人由6个部分组成。垂直转轴和水平转轴的合成运动,**肩关节两根正交轴的合成运动,使手臂末端走出一条空间轨迹。安装上肢关节康复器CPM仪的流程操作是这样的!
全文阅读第37卷第1期2019年1月MACHINERY&ELECTRONICSVol.37No.1Jan.2019收稿日期:2018-10-15作者简介:万欢(1993-),男,硕士,江苏宝应人,研究方向为测控技术,生物电刺激;李伟达(1979-),男,黑龙江伊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康复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装备,微小型机器人,非线性动力学,通信作者。一种面向上肢康复的便携式电刺激器设计万欢,李伟达,李娟(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苏州215021)摘要: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多参数连续可调的便携式电刺激器。下位机采用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芯片,设计图腾柱式升压模块和全桥控制模块输出刺激脉冲,同时板载硬件保护电路很大程度地确保人体安全。上位机采用IPS串口屏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可以通过串口命令对刺激器输出的幅值、脉宽、频率进行连续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器恒压性能良好,能够准确输出目标波形。该仪器操作简单,便携性好,在家庭以及社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关键词:电刺激;连续可调节;硬件人体保护。上肢关节康复器CPM仪一套价格出厂价是多少?浙江上肢关节康复器成本价
上肢关节康复器(CPM)仪主要由控制面板、手部支架等构成!机械上肢关节康复器变速
全文阅读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李志华梁朝孔万增一种新型上肢康复机器人……一种新型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分析李志华,梁朝,孔万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杭州)摘要:针对现有康复机器人系统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个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结构,采用()方法建立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并分别进行了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分析,应用和软件分别从理论计算和三维模型仿真方面对该机械结构进行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和样机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设计的可行性。关键词:上肢;康复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仿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据统计,脑血管病居人口死亡致因第二位,对脑血管病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和康复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临床康复中,康复医师通常以徒手或借助机械器具对患肢进行一对一的连续被动训练,康复师劳动强度大,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性难以保证,患者参与意识低。在康复医学中引入机器人技术来帮助医师完成康复训练任务,就产生了康复机器人系统。它融合了医学、机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以及机器人学等诸多学科,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技术领域。康复机器人由计算机控制,并配有相应的安全机构。机械上肢关节康复器变速
杭州万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位于康平路7号1幢312室。公司自成立以来,以质量为发展,让匠心弥散在每个细节,公司旗下下肢关节康复器,上肢关节康复器,气压止血器,医用电动骨锯钻深受客户的喜爱。公司注重以质量为中心,以服务为理念,秉持诚信为本的理念,打造机械及行业设备良好品牌。杭州万瑞立足于全国市场,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融合前沿的技术理念,飞快响应客户的变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