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提供海水淡化机构

时间:2022年05月15日 来源:

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多水少。水资源总量与人口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沿海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沿海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0年底,国内已建成日产淡化水百吨以上海水淡化项目176个,产能达到180.34万立方米/日,其中,2020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项目4个,新增产能5.05 万立方米/日。依据《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末,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 万吨/日以上。在热法海水淡化技术中,“低温多效”工艺由于制水能耗相对较低而得到广应用。福建提供海水淡化机构

近期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为2000多吨,达到全球平均水平1/3。作为一项增加淡水供给的开源之举,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也是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对缓解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保障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增加淡水总量的开源增量技术。相较于传统水资源开源增量方式,海水淡化的优势有目共睹——既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难题,又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能稳定供水、应急供水和战略性供水,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哪有海水脱盐平台海水淡化似乎是成为了直接的解决办法,毕竟我们人类有着取之不尽的盐水供应。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甚至是一些沿海城市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水供应不足问题,但是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因此就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向大海要淡水,来满足或缓解沿海城市淡水资源的需求问题。目前,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正在不断进步,其中比较经济的方法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而且这种方法已经在技术上被证明是完全可行的。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近年来,工业等不同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用水量急剧增加,对水源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对我国甚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突显以及国家的重视,海水淡化发展前景广阔。据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海水淡化的产能将呈大幅度增长。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到2006年,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775万吨,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中国海水淡化技术是在支持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驱动下发展起来的,电渗析、反渗透和蒸馏法(多级闪蒸、压气蒸馏和低温多效蒸馏)等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开发,都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海水淡化的成本比自来水或工业用水更具竞争力。

随着绿色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作为“开源”的重要补给储备,海水淡化被视作“解渴”沿海的首善之选。事实上,聚光灯下海水淡化困局依然存在,难以承受的成本之重,无疑为海水淡化的坎坷命运埋下伏笔,这也成为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膜技术的不断成熟,反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处理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我国很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反渗透膜技术是指利用特殊的薄膜材料,对海水施加压力,使水通过薄膜而截留盐,从而获得淡水。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不但能在低能耗下运行,低通量环境下还能获得更多的产水量,从而优化运行成本。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海水,其含盐量可降低,海水的TDS值一般在3万毫克/升以上。通过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获得的淡化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就目前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市场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加工制造海水淡化设备的能力。如何海水淡化设备

大规模海水淡化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海水淡化正朝着单台装置产能扩大和淡化厂建设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福建提供海水淡化机构

众所周知,水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但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多水少是中国的主要问题,时空不均是中国的基本水情。特别是在北部和西部内陆地区,水资源很是稀缺,而在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为淡水资源紧缺。而海水淡化水作为增量水源,得到了多方位的应用,为缺水以及沿海地区开辟新鲜的淡水资源。海水淡化是通过一定方法从海水制取可供生产生活使用的淡水的过程。它是沿海地区解决大规模缺水问题现实及有效的手段之一。福建提供海水淡化机构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