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进行海水淡化装置
目前,水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球有70%被海水覆盖。如果我们能用一种方便的方法把海水变成淡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枯竭和污染的问题。因此,发展海水淡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迫切。海水淡化设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海水淡化技术包括海洋科学、新材料、信息技术、化工等多个领域。海水淡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起初应用于小型船舶和岛屿。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和淡水资源紧缺地区的扩大,特别是80年代以来,海水淡化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有两个主要方向,即热处理和膜处理。其中,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是海水淡化领域的主流技术,许多项目都采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过程也可视为“海水浓缩”过程。天津进行海水淡化装置
近年来,水资源危机日益加重,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状况,水资源成为了稀缺珍贵的资源。海水淡化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增量技术,对缓解沿海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海水淡化技术的出现,让全球的淡水危机得以缓解,也推动了海水淡化设备这一产业的发展。受政策环境改善、成本降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件利器。海水淡化技术还可拓展应用于苦咸水淡化、废水资源化、水生态修复、水环境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专注淡化海水加工厂中国已建成123个海水淡化项目,海水淡化能力超过160万m3/天。
海水淡化过程中,反渗透膜是较为关键的元件,直接关系着淡化后水质问题。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中主要的困难就是研制性能稳定、价格便宜、能长期使用的反渗透膜。自从中国掌握反渗透膜生产技术后,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已将研究反渗透膜计划纳入国家重点发展专项计划中。目前我国使用的反渗透膜大部分要从国外进口,国产膜占大概5%的市场份额,因而反渗透膜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反渗透膜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半透膜,这种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将盐截留在另一侧,此时位于膜一侧的纯水会注入膜的盐水侧,这种现象称为浸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流会逐渐减慢,当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为零。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比渗透压高时,水的流向会发生逆转,有盐水侧注入纯水侧,这就是反渗透法提取淡水的过程。
国家发展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3个,全国海水淡化总能力约为每日165万吨。《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每日290万吨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每日125万吨以上。制定这一目标,综合考虑了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海水淡化利用需求量大,我国拥有较强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建设能力,产业链较为完整,规模化利用已具备较好成本效益等因素。海水淡化作为一种水资源增量技术,是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选择。
中国已建成123个海水淡化项目,海水淡化能力超过160万m3/天。它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海水淡化技术国家之一,具有大规模开发的技术条件和工业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海水淡化的大规模利用水平与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海水淡化总体规模较小,关键技术与国际还存在差距。在许多地方,海水淡化水进入网络存在一些障碍。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标准和规范缺乏衔接,激励措施不足等。海水淡化作为一种水资源增量技术,是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选择,相关技术可推广到微咸水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水资源化利用等领域,高效循环利用工业用水等领域,从而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广阔的工业发展前景。大规模海水淡化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天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
海水淡化生产稳定性强,受原料供应和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很小,可为工业和生活提供稳定供水。天津进行海水淡化装置
地球有大约70%的面积是海洋,作为一种从长远发展来看经济、清洁和可持续的手段,海水淡化从众多办法中脱颖而出,作为典型的能耗密集型产业,将海水淡化为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成为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有效途径。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已广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就目前的海水淡化市场来说,反渗透成为主流工艺,相比较上述海水淡化工艺,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膜元件流道更宽、更耐污染、运行稳定性更好,产水回收率更高等特点。同时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采用集成式布置,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岛屿、船用、小型海水淡化装置。天津进行海水淡化装置
上一篇: 船用海水淡化设备厂家
下一篇: 天津海水淡化装置厂家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