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厂

时间:2022年04月17日 来源:

近日,中国国家发改委联合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日均290万吨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日均125万吨。《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以上。海水淡化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政策机制更加完善。不得不承认,正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出现,才让全球的淡水危机得以缓解,也推动了海水淡化设备这一产业的发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是利用反渗透膜将海水中水分与盐分分开,在反渗透膜是一种半透膜,溶剂能够透过而溶质不能透过,在反渗透膜一侧对进水海水施加高压,则海水中一部分纯水会透过反渗透膜到达另一侧,产出淡水,盐分随浓水排出。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技术指标已经成熟。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厂

水资源需求量的迅速增加、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了许多国家的水资源短缺危机。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呢?根据统计,我国有超过75%的湖泊水域、52%的城市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及50%的城市地下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让本已十分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为了解决日益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开源节流方式已不足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问题,必须增加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再生水利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人工降水、矿井水利用和苦咸水利用等。海水淡化是指利用海水脱盐技术生产淡水来增加水资源总量,已成为解决淡水危机、大规模用水的重要途径。浙江海水脱盐公司中国海水淡化大体走了60年的进程,这10年来发展速度很快。

海水由于含盐量非常高,不能被直接饮用,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淡化海水,即蒸馏法和反渗透法。蒸馏法主要被用于特大型海水淡化处理上及热能丰富的地方。海水淡化设备突破了传统理念,用新型工艺征服了海水不能饮用这一难关。膜法海水淡化技术非常成熟,工程稳定可靠,反渗透等膜材料、膜元件生产技术成熟,膜与膜组件性能提高,价格大幅度下降,应用成本越来越低,设备耗能少,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水成本,膜法淡化海水为单元组合式,建设规模可逐级扩大,便于推广应用。

海水的预处理就是在海水进一步利用之前对海水进行的“初步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将海水中的泥沙、悬浮物、胶体、微生物、有机物、溶解气体等会对下一步海水利用工艺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使之符合下一步工艺对海水水质的要求。海水淡化处理工艺选择:应根据海水水质、预处理所需达到的水质和技术经济指标来选择。选择既能达到下部工艺对水质的要求,在经济上又合理的处理工艺。经济有效的预处理工艺一般需要通过试验确定。选择海水净化工艺还要根据海水的用途,若所取海水是用来作为大生活用水,则只需经过加入杀生剂和絮凝沉降工艺即可达到所需要的水质。膜技术是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我国的膜法海水淡化系统集成能力已达到国际水平。

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突显以及国家的重视,海水淡化发展前景广阔。据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海水淡化的产能将呈大幅度增长。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到2006年,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775万吨,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中国海水淡化技术是在支持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驱动下发展起来的,电渗析、反渗透和蒸馏法(多级闪蒸、压气蒸馏和低温多效蒸馏)等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开发,都取得相当大的进展。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的几十年中,也已经掌握了海水淡化技术。怎样进行海水脱盐服务

海水淡化是指利用海水脱盐技术生产淡水来增加水资源总量。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厂

当舰艇在海上航行时,淡水的使用可以说是非常广的。饮用、清洁、船舶操作和机械冷却需要淡水。当船只执行远距离任务时,往往意味着远离大陆,周围的海水不能直接使用。因此,淡水是船舶上非常重要的资源。我国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严重的水污染使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海水淡化可以从增量上缓解缺水问题,海水储量巨大,购置成本几乎为零,海水淡化生产稳定性强,受原料供应和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很小,淡化水的水质纯净,可为工业和生活提供稳定供水。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脱盐率高,单级反渗透系统脱盐率可稳定在90%以上,双级反渗透系统脱盐率可稳定在98%以上。可以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有机物以及金属元素等无机物,出水水质优于其它方法。反渗透海水淡化工厂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