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淡化海水公司
反渗透海水淡化是1953年才引入的一种脱盐方式。该方法使用只允许溶剂渗透而不允许溶质渗透的半透膜将海水和淡水分离开来。在正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向海水侧扩散,使海水侧的液位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这个过程就叫做渗透。此时,海水侧上方水柱的静压称为渗透压。如果在海水的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外部压力,海水中的纯水就会反向渗透到淡水中。反渗透的优点是节能,其能耗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随着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成本和运行成本不断降低。随着以清洁、低碳环保为特征的“节流开源”发展壮大,海水淡化将成为未来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类型。海水淡化能够有效去除海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有害成分,将海水淡化为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资源,对保障水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工业发展前景。海水淡化技术中的“热法”正是通过热能将海水蒸发,再形成纯净水。提供淡化海水公司
反渗透系统需要较好的预处理,才能保证出水水质。在海水淡化领域中预处理是保证反渗透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由于海水中的硬度、总固体溶解物和其他杂质的含量均较高,在运行过程中,反渗透系统对于浊度、pH值、温度、硬度和化学物质等因素较为敏感,所以对进水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进水水质差,产水率就非常低。因此,海水在进入反渗透膜装置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以下是海水淡化常用的工艺简述。因为海水具有周期性涨潮、退潮,水中常夹带大量泥沙,浊度变化较大,易造成海水预处理系统运转不稳定,故在预处理中要加入混凝过滤,目的在于去除海水中的胶体。深圳海水脱盐工厂目前,世界上有20多种海水淡化技术,主流技术是反渗透膜法。
业内人士指出,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官方办公厅以及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罕见地就一个产业的发展3次出台相关推动政策和文件,凸显了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决心。在《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也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的发展目标:突破6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主要共性技术;研制6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关键装备;建设2~3座日产水5万吨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两者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海水淡化技术的自主创新和装备的国产化上。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其中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是我国水资源的真实“写照”,海水淡化技术的大力发展是解决缺水根源的有效途径。聚光灯下,海洋必将成为海水淡化技术大有用武的主战场。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具有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反渗透系统回收率高、系统抗污染能力强等特点。小型海水淡化设备即采用反渗透技术,能有效的去除海水中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细菌等有害成分,产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热法海水淡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能源丰富的中东地区。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根据世界水资源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到2025年,将有35亿人面临缺水。在国际上,海水淡化已被大规模使用。全球海水淡化能力从2000年的不到3000万吨/天增长到2020年的1亿吨/天,年均增长率超过7%。海水淡化的制水成本已从1970年代的10美元/吨降至目前的不足1美元/吨。160多个国家约有3亿人长期饮用淡化水。中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沿海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单靠长距离调水很难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创造了55%的GDP,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7%,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55个地级以上沿海城市中有51个是缺水城市,12个海岛县全部是缺水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海水淡化是重要的高质量的增量水源,对缓解沿海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海水淡化正朝着单机扩建和大规模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方向发展。天津提供海水淡化服务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在技术指标上已经成熟。提供淡化海水公司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7.85亿人缺乏清洁饮用水。地球上虽然有大量的水,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总量的2.5%左右。提供清洁饮用水的一种方法就是将海水进行淡化处理,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求。世界上有20多种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反渗透、低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加压蒸汽蒸馏、蒸发、水电联产、热膜热电联产、核能海水淡化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等,风能和潮汐能,以及微滤、超滤和纳滤等许多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从分类的角度看,可分为蒸馏(热法)和膜法,其中低多效蒸馏、多级闪蒸和反渗透膜法目前已成为主流技术。一般来说,低效率具有节能、对海水预处理要求低、淡化水水质高等优点。反渗透膜法具有投资少、能耗低的优点,但对海水预处理要求高。多级闪蒸法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产量大,但能耗高。一般认为低多效蒸馏和反渗透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淡化海水公司
上一篇: 河北提供海水淡化厂家
下一篇: 浙江利用淡化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