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淡化海水设备

时间:2022年03月25日 来源: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其中许多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但海水中各种物质浓度太高,远远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如果大量饮用,会导致某些元素过量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人体脱水,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海水淡化系统不但能在低能耗下运行,高盐量环境下还能获得更多的产水量,从而优化运行成本降低能耗。通过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获得的淡化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世界用水量在逐年增加。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取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反渗透法海水淡化是现阶段的发展重心。膜法海水淡化技术,还包括采用离子交换膜的电渗析(ED)技术。从事淡化海水设备

全球海水淡化产能已从2000年的不足0.3亿吨/日 ,发展到2020年的1亿吨/日,其中大部分产能都是由中东国家贡献的。海水淡化成本也从上世纪70年代的10美元/吨,下降到目前不足1美元/吨,成本已能够做到4~5元人民币每吨。现在,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完全掌握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家之一。进行海水脱盐系统就目前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市场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加工制造海水淡化设备的能力。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任重道远,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是一件很傻的事吗?当然不是!这只是一部分一向尊奉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想法。而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的几十年中,也已经掌握了海水淡化技术。我国海水淡化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发展历程。中国海水淡化大体走了60年的进程,这10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主要是因为膜技术的带动。膜处理设备蓬勃发展,助力海水淡化实现自由行走。海水淡化产业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节节攀升,并迅速成为海水淡化领域装备材料使用大国。与此同时,我国海水淡化产业仍面临“由大变强”的命题,在整体产业链迎来“初春”的情况下,打造本土化具有心竞争力企业的产业发展需求日渐紧迫。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有大约20多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淡水,间接导致每年至少200万人死亡。海水淡化技术即为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用于沿海饮用水、工业锅炉补给等稳定供水。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作为目前的主流技术,具有工程造价低、运行成本低、应用范围广、能耗低等特点,并能保留水中有益的微量元素,促进生物活性,结合后续处理可生产安全饮用水。海水淡化具有广阔的工业发展前景。

近日,中国国家发改委联合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日均290万吨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日均125万吨。《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以上。海水淡化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政策机制更加完善。不得不承认,正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出现,才让全球的淡水危机得以缓解,也推动了海水淡化设备这一产业的发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是利用反渗透膜将海水中水分与盐分分开,在反渗透膜是一种半透膜,溶剂能够透过而溶质不能透过,在反渗透膜一侧对进水海水施加高压,则海水中一部分纯水会透过反渗透膜到达另一侧,产出淡水,盐分随浓水排出。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节节攀升。江苏怎样进行海水脱盐

大规模海水淡化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从事淡化海水设备

水资源需求量的迅速增加、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了许多国家的水资源短缺危机。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呢?根据统计,我国有超过75%的湖泊水域、52%的城市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及50%的城市地下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让本已十分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为了解决日益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开源节流方式已不足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问题,必须增加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再生水利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人工降水、矿井水利用和苦咸水利用等。海水淡化是指利用海水脱盐技术生产淡水来增加水资源总量,已成为解决淡水危机、大规模用水的重要途径。从事淡化海水设备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